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
索引号:
  00265290x-03-2006-2001
生成时间:
  2006-03-28 00:00:00
发布机构:
  青田县政府

         

 

2006328在青田县第十三届

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)

 

青田县人民政府县长 邝平正

 

各位代表:

现在,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,请予审议,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的同志提出意见。

 

一、2005年工作回顾

 

2005年是不平凡的一年。面对艰巨的任务和多次强台风袭击,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,在县人大、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,团结和依靠全县人民,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,迎难而上,开拓奋进,圆满完成了县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,实现了在全市率先发展。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9.75亿元,占全市的四分之一,比上年增长15.5%;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6.27亿元,比上年增长6%;工业总产值80.77亿元,比上年增长34%,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59.97亿元,比上年增长46%;财政总收入6.6亿元,同比增长41.4%,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.78亿元,同比增长32%;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.93亿元,比上年增长12.8%。几项主要经济指标总量、增速名列全市前茅。

一年来,我们主要抓了以下七个方面的工作:

(一)全力推进移民工作,取得了关键之年的重大胜利。完成了第一水平年县内110万平方米、外迁25万多平方米移民安置房建设,搬迁安置移民17534人,完成库区34家企业安置,基本完成清库工作,生产用地全部调剂分配到户,电站围堰如期截流,实现了搬迁无事故、清库无滞留、稳定无反复、施工无障碍。全面开展第二水平年移民工作,顺利完成了8120名移民的资格确认、实物核查等动迁基础工作,按时建成2447间宅基地,完成了移民对接复核,顺利启动移民建房。同步推进库区复建,基本完成北山镇新行政中心、学校、卫生院等公建项目建设,并顺利实现搬迁;按计划启动岭根乡复建,稳步推进库周专项复建。

(二)努力保持发展强势,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。围绕要素保障,着力缓解发展瓶颈制约。强化土地报批和供应工作,加大土地整理和开发力度,推进土地集约利用,努力保证项目建设用地需求。完成了220千伏青田输变电工程、110千伏港头输变电工程、110千伏东源输变电工程,电网结构得到较大改善。建立银企合作制度,促进项目融资对接,竭力保障项目和企业的资金需求。围绕产业集群培育,开展产业招商,全年引进工业项目33个,投资8亿元,协议利用外资1000万美元,实际利用外资540万美元;加快工业项目建设,开工建设23个,实现投产20个。着眼于提高经济素质,加快53个技改项目实施,完成投资5亿元;扶持企业做大做强,新培育产值超亿元企业4家,到目前为止,超亿元企业累计已达到14家。开展品牌建设年活动,新创中国驰名商标1只、省著名商标2只、省知名商号4个。着眼于优化经济结构,积极发展第三产业,完成投资28.34亿元,比上年增长8.9%。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7.07亿元,比上年增长11%;旅游收入7.27亿元,比上年增长30.76%;自营出口1.26亿美元,比上年增长41.2%;全县金融机构年末人民币存款余额87.41亿元,比年初增长5.9%;外币存款余额4.95亿美元;贷款余额43.3亿元,比年初增长24.4%。

(三)切实加强“三农”工作,农村综合发展能力稳步增强。把推进农业农村发展摆上重要位置,认真落实支农扶农政策,不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入,农业稳步发展,农民收入明显增加。实现农业总产值5.8亿元,比上年增长4%;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08元,比上年增长11.8%,增速居全市第一。落实种粮补贴政策,制止耕地季节性抛荒,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,全县播种面积达到20.1万亩,总产量5.9万吨。加强油茶低产林改造,进一步发展杨梅、田鱼等特色产业,杨梅种植面积达到7.2万亩,当年产量6400吨。新培育农业龙头企业5家,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家,推进了农业产业化。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,实施清水河道工程,加快船寮港、十一都源等流域综合治理,开展23座山塘水库除险加固,完成农田水利工程186处,新增耕地350公顷,建成标准农田800公顷。有序推进“十村示范、百村整治”工程,4个示范村、22个整治村建设通过了验收。深入实施“欠发达乡镇奔小康”工程,加快下山脱贫、异地发展步伐,全年迁移下山4655人。

(四)大步推进项目建设,发展基础更为坚实。认真开展“项目推进年”活动,重抓项目进度,加快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基础。提前完成了金丽温高速公路青田段建设,顺利实现了通车目标。完成了船寮至高湖公路改建,加快青景公路复建和石帆大桥、海口大桥、高市大桥建设,扎实做好49省道温溪至鹤城段改建、鹤城至船寮段路面改造、青岱线三期等项目的前期工作。加快滩坑水电站、五里亭电站、外雄电站建设,基本建成了塘坑电站、八源电站。建成了石雕博物馆,基本完成船寮高中扩建、温溪高中迁建、华侨中学迁建工程和老年人活动中心建设,启动了县人民医院迁建工程、消防大队迁建工程、县中心粮食储备库建设。

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,建成油竹大桥,加快塔山大桥建设,完成了宝幢街、温溪处州街、繁华南路等街道改造,城市道路网进一步完善。完成塔山大桥至溪口、高岗至温溪自来水管网工程,做好县城污水处理厂规划设计,组团城市给排水系统日趋完善。稳步推进旧城改造,完成了电台区块二期、链条厂区块的拆迁,加快已出让区块的开发建设。编制中、西部组团城镇总体规划,开展供水工程的前期工作,加强道路、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,中、西部组团全面开发的基础更加坚实。

(五)加强科教文卫工作,经济社会协调发展。全年投入资金8000多万元,新建校舍5万平方米。认真实施“4+1工程”,农村教育得到较大发展。大力推进十五年基础教育普及工作,实现了“两高”普九,再创8个省级教育强镇和9个市级教育强镇,初升高比例达到81.93%。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,教学质量稳步提高。科技创新成绩明显,培育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、高新技术产品4个、农业科技企业2家、产学研联合体2家。

积极推进民间传统文化艺术保护与开发,稻鱼共生系统成功申报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项目,青田石雕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,并与青田鱼灯一起被确定为全省首批民间艺术资源保护项目。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开展。重视农村卫生工作,加大对农村卫生的投入,改善了农村卫生医疗条件。加强重点医院建设,县人民医院、县中医院分别被评为二甲、二乙医院。进一步加强防保工作,严密防控麻疹等重大传染性疾病和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。启动了农民健康体检工程,开展“百支医疗队进百村”活动,免费为山区群众送医送药。调整医疗收费价格,进一步降低群众看病成本。加强计生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,推进计划生育依法行政,计生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。全面推进生态县建设,开展环境综合整治,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。加强了征兵和人民防空工作,审计、统计、档案、侨台、民族、宗教、老龄、气象和工会、共青团、妇联、文联、侨联、台联、残联、工商联、科协、关工委等工作取得了新成绩。

(六)高度关注民生民计,群众生活明显改善。积极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工作,职工养老保险净增1844人,医疗保险净增494人。全面推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,1790名农民参加了保险。城乡低保对象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,发放低保金454万元。开展“冬衣暖人心”活动,筹集款物163万元,给困难群众送去温暖。新开发城镇就业岗位1359个,安排515名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。

不断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,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实际问题,切实改善人民生活。政府承诺的十件实事已全面实施,经过最大程度的努力,大部分项目已圆满完成:一是建成农产品安全监管检测中心,检测农产品3752批次。二是发放贫困助学资金423万元,资助贫困大学新生233名、中小学学生1.2万人次,确保了“两个不让”;扩大中小学生免费营养餐覆盖面,全县有1.5万名学生享受了这项待遇。三是顺利启动县城饮用水新取水点建设,认真实施好农民饮用水工程,解决了3万多名农村群众饮水困难。四是超额完成当年“康庄工程”建设任务,改造路基178公里,硬化路面271公里。五是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、困难群众医疗救助、农村五保和城镇“三无”对象集中供养工作,参加合作医疗的农民达25.2万人,参保率达73.6%,救助了178名患病困难群众,建成12所敬老院,697名农村五保和城镇“三无”对象入院供养,集中供养率达86.36%。六是培训农村劳动力2.5万人次,转移就业1.3万人。七是完成了油竹新区200套经济适用房建设并分配到户,启动了农机中心区块200套经济适用房建设。八是完成县城交通详细规划,加强了道路交通管理。九是完成了20个行政村有线电视联网工程,让边远山区3万群众收看到了有线电视。十是开展“两沿”环境综合整治,卫生状况有所改观。

(七)加强平安青田建设,社会保持和谐稳定。加强对经济运行的风险防范,建立政府采购招投标统一平台,规范政府采购、建设工程招投标、国有产权和土地矿产资源交易行为,实行乡镇财政、教育财务、移民资金集中核算,开展了财政投资项目资金绩效考评和部门预算,加强对金融行业的监管,经济平稳运行。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和执法力度,大力开展各领域的安全专项整治,建立黄矿区管委会,重点抓好黄矿区综合治理,安全生产形势好转。加强了森林防护队伍和巡查制度建设,有效地遏制了森林火灾的多发势头。广泛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,有力开展“严打”斗争,社会秩序稳定。重视维护滩坑库区和移民安置地稳定,及时处置各类苗头性问题,努力保障安全搬迁安置,促进移民与安置地群众和谐相处。认真落实新《信访条例》,实行信访领导包案制度和信访事项处理终结制,加强信访问题的落实和解决,从源头上减少信访案件。做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,推进基层民主建设。认真落实《依法行政实施纲要》,完成“四五”普法,推进“民主法制村”建设,加强法律服务,全民法制意识进一步提高,法制环境日趋良好。

各位代表,在过去的一年里,由于正确处理了移民、发展、稳定的关系,统筹全面,狠抓落实,最终实现了各项工作共同推进,经济社会发展全面丰收。2005年是“十五”的最后一年,至此,“十五”计划各项指标任务圆满完成。过去的五年是我县大建设、大投入、大发展的五年,是我县历史上发展速度最快、城乡面貌变化最大、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最明显的一个时期。经济总量迅速扩大,综合实力显著增强,全县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17.46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49.75亿元,年均增长16.1%,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437元;财政总收入从2000年的1.34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6.6亿元,年均增长37.6%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,滩坑水电站成功上马,高速公路、220千伏青田输变电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,信息网络逐步向农村和山区延伸,发展条件大为改善;三大组团城镇框架逐步形成,城乡建设阔步前进;社会事业快速发展,迁建、扩建了一批重点学校,教育事业发展跨上了一个新台阶,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,人民生活提高到一个新水平,为“十一五”跨越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各位代表,“十五”期间各项工作的推进和成绩的取得,是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,全县人民共同努力、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。在此,我谨代表青田县人民政府,向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县干部群众,向给予我们支持的人大代表、政协委员、各民主党派、工商联、各人民团体、海内外各界朋友、离退休老同志、驻青部队指战员和武警消防官兵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!

在肯定成绩的同时,我们也清醒地看到,发展中还面临着不少问题和困难,我们的工作还有许多不足之处。经济总量还不大,产业结构仍不很合理;自主创新能力不强,产业层次不高,经济增长方式总体上仍属粗放型,要素制约比较突出,土地房屋征迁环境不尽人意,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压力很大;人均可用财力仍然偏小,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面临较大困难;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仍然薄弱,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,教育、文化、卫生等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比较多;社会矛盾更趋复杂,治安形势仍然严峻,安全生产还存在薄弱环节;政府科学、民主、依法行政的能力有待增强,一些部门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等等。对此,我们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,高度重视,认真研究,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和改进。

 

二、2006年的奋斗目标和总体要求

 

2006年是实施“十一五”规划的开局之年,是保持率先发展势头的关键之年,是移民工作决胜全局的重要一年。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,意义十分重大。

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:以邓小平理论和“三个代表”重要思想为指导,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,全面贯彻县委十一届七次全会精神,按照发展“组团滨江城镇”的战略要求,坚持重抓移民、主攻工业、项目带动,大力推进城镇化,促进经济社会全面、协调、可持续发展,为“十一五”发展开好局、起好步。

综合分析发展形势和自身条件,建议200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指标为:

——生产总值增长13%

——工业总产值增长30%;农业总产值增长4%

—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亿元;

——财政总收入增长12.5%,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2.5%

——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.5%

——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9%

——初升高比例达到89%

——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‰以内。

要实现上述目标,必须在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基础上,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:

一是正确处理移民工作与其它工作的关系。今年移民工作面更广、点更多、线更长,时间与任务的矛盾更加突出。为此,必须继续坚持移民工作龙头地位不动摇,坚持举全县之力推进移民工作方针不动摇,切实做到思想认识不松懈、工作力度不减弱、目标要求不降低,扎实做好今年移民工作,确保这项事关全局的重大工程继续平稳推进。同时,我们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,必须在努力推进移民工作的基础上,统筹兼顾,科学安排,认真开展和全面促进其它各项工作。

二是正确处理投资拉动与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关系。当前,投资仍然是我县经济发展的主要拉动力,必须充分挖掘投资潜力,激活并用好侨资、民资,保持适度的投资规模。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,集中精力抓好生产性项目,大力推进基础性、控制性项目建设。同时,把培育壮大产业放在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,做大做强工业经济,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和现代服务业。坚持依靠科技创新,着力推进增长方式转变,促进资源的集约利用,推动产业优化升级,尽快把经济增长的接力棒从投资拉动向产业推动转交,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。

三是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保障民生的关系。促进经济发展是政府的中心任务,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发展的根本目的。必须从青田的欠发达实际出发,聚精会神搞建设,一心一意谋发展,着力保持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,加强社会公益性项目建设,加快社会事业发展,着力抓好民生保障工程,切实解决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,让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发展成果,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。

 

三、2006年主要任务

 

根据上述目标和总体要求,今年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:

(一)深入推进移民工作,促进移民和谐融入。根据移民工作进度和形势变化,着力抓好第二、三水平年移民动迁安置,同时努力促进移民生产发展,形成移民搬迁安置和后期发展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,逐步把移民工作推向深入。

全力抓好第二水平年移民搬迁安置。继续实行移民建房责任制,做好服务,保障到位,强化安全质量管理,切实加快建房进度,完成第二水平年县内244745万平方米的建房任务,同步完成配套设施建设;及时组织移民外出建房,完成1798名外迁移民建房任务。精心组织搬迁工作,确保8月底前第二水平年8120名移民顺利安置。完善汛期库区应急避险预案,做好各项准备工作,保证工程安全和群众安全。

全面启动第三水平年移民工作。围绕明年8月完成第三水平年1950名移民搬迁的目标,尽快编制工作方案和计划进度表,周密部署,从紧做好动迁基础和建房等各项工作,按时、顺利启动第三水平年移民。

切实加快库区复建。完善北山镇新镇区基础设施,建设功能配套、设施完备的新集镇;加快岭根乡复建进度,确保岭根乡政府年内搬迁。完善库周各专项规划,着力抓好青景公路、万阜公路复建工程,为今后开发库区资源、发展库区经济夯实基础。

积极引导移民生产发展。广泛开展宣传活动,在全社会营造关心、帮扶移民的良好氛围,引导移民和谐融入安置地社会。鼓励移民进行农业开发,引导移民从事第三产业。积极在移民安置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、服务业,拓宽移民就业门路。重视和加强移民安置点建设,努力把安置点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示范小区。

(二)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,加快农村奔小康步伐。这是推进城乡协调发展、建设全面小康的重大历史任务。必须按照“生产发展、生活宽裕、乡风文明、村容整洁、管理民主”的要求,科学制定建设规划,有计划有重点地逐步推进。不断加大对农村的投入,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,扎实抓好今年的重点任务,确保新农村建设有个良好的开局。

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。继续落实种粮直补政策,加强耕地保护和开发,制止耕地抛荒,稳定粮食生产。积极发展多种特色种养殖业,优化农业产业结构。落实政策引导、典型带动、科技示范等措施,加强农业基地开发,壮大优势特色产业。认真实施稻鱼共生系统项目,做大做强稻田养鱼产业。推进杨梅贮藏、保鲜、加工技术研发和应用,提高杨梅产业效益。加大油茶的垦复力度,争取全年抚育低产林1万亩。立足区域块状特色产业,积极发展观光休闲农业。扶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,鼓励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组织,推进农业产业化。积极发展无公害产品、绿色食品、有机食品,促进农产品品牌建设。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,抓紧修复水毁工程,推进标准农田建设,改善农业生产条件。

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。整合农村劳动力培训资源,提高培训质量,全年完成培训2.2万人次。鼓励开展定向培训、定单培训,增强培训实效。建立健全城乡就业服务网络,完善服务平台,促进劳动力有序转移,争取全年转移1万人。发挥侨乡优势,优化服务环境,鼓励劳动力向城镇和国内外转移。探索建立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,切实维护农民工权益,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。

推进村庄整治建设。完善县域村庄布局规划,编制完成中心村建设规划。强化规划管理,促进村庄有序建设。深入实施“十村示范、百村整治”工程,重点抓好15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、25个整治村建设。统筹实施康庄工程、农民饮用水工程、清水河道工程,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。开展农村面源污染治理,推进改水改厕,逐步推行垃圾集中处理,切实改善农村生活环境。

加快欠发达乡镇奔小康。认真落实《关于加快欠发达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》,加大对边远山区、革命老区和滩坑库区的扶持力度,促进区域协调发展。依托山区自然资源,争取省结对帮扶单位的多方面支持,增强欠发达乡镇的自我发展能力。继续推进扶贫小区建设,鼓励和支持山区群众下山脱贫、异地致富。

(三)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,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。这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必由之路,是促进我县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。必须坚持主攻工业,大力发展三产,努力优化产业结构;必须发挥自身优势,依靠科技创新,着力扩大产业规模,提升产业层次,推动我县经济又快又好发展。

着力抓好工业投资。必要的投入是产业培育的基础和保证。必须以园区建设为基础,以促进项目落地投产为重点,加快推进瓯江工业长廊建设。启动温溪高岗、塘里岙、洲头区块建设,完成寺下、石小区块的征地工作。完成油竹田步工业区基础设施建设,全面加快已入园企业建设,争取在年底前全部实现投产。主攻中部工业区开发,全面推进船寮赤岩区块基础建设、招商引资、企业建设等工作,加强东源、高湖区块建设,形成中部开发高潮。启动海口南岸区块建设。编制腊口工业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,完成石塔工业区建设,做好武区块开发前期工作。

加快发展第三产业。这是优化产业结构,增强发展后劲的重要着力点。修编完善旅游规划,加强滩坑库区旅游资源保护,加快石门洞、清真禅寺等景区开发进度,鼓励发展农家乐旅游。大力推进中心商务区建设,做好瓯江廊桥前期工作,并争取开工建设。积极发展面向农村的“连锁超市”和“放心店”,健全城乡商业网点,加强石雕、石材、农副产品等专业市场建设,积极推广连锁、专卖、超市、配送、物流等商品流通经营业态,促进传统商贸业发展。加强对房地产市场规范管理,促进持续健康发展。支持金融改革和发展,完善银企合作长效机制,创新合作形式,优化信贷结构,促进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。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,改善金融生态环境,确保金融安全稳健运行。继续培育发展保险、邮政、通讯、会计、法律、家政等社会服务业。

提升产业发展水平。继续实行产业招商,着力培育鞋革、机械电器两大产业集群。完善企业入园联席审批制度,大力引进技术含量高、资源消耗少的企业,积极发展高科技企业。引导企业走科技创新之路,努力研发新技术新产品,鼓励企业引进先进技术和工艺,提高企业竞争力。今年力争完成工业技改投入5亿元,实施好青山特钢二期等6个重点技改项目。推进矿产资源的深度加工,延长产业链,提高附加值。积极为骨干企业扩大发展空间,鼓励企业联合重组,创建大企业大集团。继续实施品牌战略,支持更多的企业争创各级知名商标和名牌产品。

积极发展华侨经济。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华侨独特优势,开辟更广的空间,构建更宽的平台,营造更好的服务环境,吸引华侨要素回流,引导侨资进入更多的投资领域。发挥华侨的桥梁作用,引进专业人才、先进技术和管理,发展壮大侨资企业,带动和促进我县产业的提升。支持华侨发展出口加工型企业,鼓励出口本地产品,优化外贸结构,促进外向型经济的发展。

(四)加快基础设施建设,大力推进城镇化。完善基础设施是培育城镇功能、加快城镇化的前提条件。必须大步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,尽快形成组团城镇框架,完善城镇功能,为撤县建市打好基础。

加快组团城镇建设。完善中心组团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,完成旧城改造区块修建性详细规划。适度加快鹤城旧城改造步伐,加快已出让区块的房产开发建设,同步推进温溪老城区改造,做好油竹旧村改造规划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,建成塔山大桥,加强鹤城和温溪街道改造,抓好油竹新区主干道建设和山口过境公路建设,继续推进鹤城管线地埋工程。完成县自来水厂二期扩建工程,破解鹤城城防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工作中碰到的难题,争取早日开工建设。完成季庄垃圾填埋场二期工程,开工建设县城污水处理厂。高度重视中、西部组团发展,编制中、西部组团控制性详规,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,集中精力抓好供水供电、交通道路等方面的控制性项目,促进组团城镇框架的尽快形成,不断增强城镇集聚功能。加强调查研究,开展海口组团规划编制工作,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。

完善城乡基础设施。着力缓解能源瓶颈制约,完成220千伏青田变电所、110千伏港头变电所增容工程,建设110千伏油竹输变电工程,切实加快滩坑水电站、五里亭电站和外雄电站建设进度。进一步改善交通条件,完成49省道鹤城至船寮段路面改造和石帆大桥,加快海口大桥、高市大桥建设,启动49省道温溪至鹤城段改建、青岱线三期和青田港小峙港区一期工程,做好鹤城后山过境公路规划和沿江过境公路回收的前期工作。着眼于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和农业生产能力,加快温溪榕江大道东段防洪堤建设,启动高岗段防洪堤和油竹赤岩、小口、祯埠防洪堤建设,继续抓好船寮港、十一都源等流域综合治理,全面实施并完成“千库保安”工程。加快社会公益项目建设,完成消防大队、县中心粮食储备库建设,加快县人民医院迁建工程进度,启动江南学校建设、青田二中操场改造,做好船寮镇中迁建前期工作。

(五)加快社会事业发展,推进侨乡文化建设。深入实施科教兴县战略,大力加强科技、教育、文化、卫生工作,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率先发展。

努力推进科技创新。从青田实际出发,积极探索具有青田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,完善科技创新体系,扎实推进创新型县份建设。发挥规模企业的主体作用,不断加大科技投入,推进产学研联合,建立技术研发中心,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。立足现有优势特色产业,加强关键共性技术科研攻关,推动产业升级。积极发展科技中介机构,加强网上技术市场建设,促进先进技术的引进和吸收。抓好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建设,推动农业科技进步。营造吸引和培育人才的良好环境,促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。

积极创建教育强县。加快普及十五年基础教育,大力发展职业教育。适应城市发展趋势,重点抓好三大组团城市的校网调整,促进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。加快重点工程建设,努力扩大高中学校办学规模,提高高中学校办学水平。认真实施“41工程”,切实抓好23个农村中小学食宿改造项目,加快农村教育发展。深化“提高教学质量年”活动,加强学校内部建设,努力提高教育质量。继续推进教育创强工作,争取再创省级教育强镇6个、市级教育强镇5个,为明年创建教育强县打好基础。

着力繁荣文化事业。挖掘华侨、石雕、名人等特色文化,融入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,加快文化产业发展,不断增强青田发展的软实力。加强文化阵地建设,推动全社会文化设施共享,实施“有线电视进山村”工程,扩大有线电视覆盖面,改善文化发展条件。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,进一步繁荣文艺创作。

创建省级文明县城。这是提高城市品位、树立侨乡形象的主要抓手,今年必须全面推进,确保通过省级文明县城验收。积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,充分调动全社会的力量来推进文明创建工作。从解决突出问题入手,大力开展市容市貌、城市秩序整治,建立和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,强化城市日常管理,创建整洁有序、文明舒适的居住环境。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,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。推进“双建设、双整治”工作,深化殡葬改革,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。

加强公共卫生建设。完善城乡公共卫生服务网络,加强农村卫生院建设,积极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。鼓励城乡医疗机构合作帮扶,开展送医下乡活动,方便群众看病。加强骨干医院建设,提高疾病诊治水平。规范医疗服务秩序,深化医疗机构内部改革,切实减轻医疗费用。探索建立惠民医院,加大大病救助力度,今年县财政将投入500万元用于困难群众大病救助,并做到当年资金不余留,尽最大努力让困难群众看好病。强化重点传染病防治和食品药品监督,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控制体系建设,维护公共卫生安全。

加强计划生育工作。深入推进计划生育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,着力提高计划生育服务水平和执法水平,严格控制计划外生育,继续开展出生人口性别比专项治理,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,稳定低生育水平。

加强人民武装工作和人民防空工作,支持驻青部队建设,进一步做好审计、统计、老龄、侨台、档案、民族、宗教、气象等工作,支持工会、共青团、妇联、科协、文联、侨联、台联、残联、工商联、关工委的工作。

(六)全面建设平安青田,努力构建和谐社会。平安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和保证,社会和谐是发展的重要目标。必须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,扎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。

提高就业保障水平。认真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,加强就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指导,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,做好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,举办人才交流会、劳务招聘会,让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、大中专毕业生、被征地农民和移民实现就业再就业。推进社会保险“五费合征”,加大依法征收力度,扩大覆盖面。实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即征即保,做到征地、补偿、保障三同步,引导更多的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“三无”人员入院供养。提高城乡低保标准,农村从每人每月90元提高到125元,城镇从每人每月160元提高到205元。推行廉租住房保障制度,加快农机中心区块200套经济适用房建设,逐步改善困难群众的住房状况。对城镇低保对象中的住房困难户,其住房问题今年全部予以解决。积极发展慈善事业,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。要通过不懈努力,建立起一张惠及千家万户的保障网。

推进民主法制建设。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和决议,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、工作监督和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。加强与各民主党派、工商联、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的沟通,认真听取社会各界对政府工作的建议和意见,提高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的办理质量。健全基层民主管理制度,促进基层民主建设。深入贯彻落实《行政许可法》和《依法行政实施纲要》,进一步清理和规范行政许可项目,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,推进政府法制建设。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水平,强力推进违章建筑、违法用地、违规采砂、占用河道等专项治理。大力推进依法治税,严厉打击偷税逃税行为,切实加强税收征管。启动“五五”普法,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,引导群众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

全力维护社会稳定。及时化解各类矛盾,坚决打击扰乱库区和安置地秩序的不法分子,切实维护库区和安置地稳定。加强基层综治体系建设,认真处理社会矛盾和群众反映的信访问题,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,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。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,强化监督管理,开展各类专项整治,确保生产安全。突出公共安全工作,不断完善各类预警系统,健全各种应急机制。加快以防台抗洪为重点的自然灾害防御体系建设,加强禽流感等重大动植物疫情防控,切实维护公共安全。

推进生态县建设。健全自然资源有偿使用机制,加强管理保护,促进自然资源的有序开发和利用。从源头上有效控制新污染源产生,进一步加强重点行业污染治理,大力推行清洁生产。积极发展循环经济,推进资源集约利用,促进生产生活节能降耗,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。继续实施瓯江绿色长廊工程,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,完成造林更新计划1.28万亩。做好农村山林续包工作,严防森林火灾,有效保护森林资源。切实加强矿山综合整治,重点抓好黄矿区生态恢复和治理工程。加强村级生态墓区建设,有力整治乱建坟墓,坚决遏制“青山白化”。

 

四、加强政府自身建设

 

青田正处于一个十分关键的发展时期,面临崭新的形势,肩负艰巨的任务,人民群众对政府满怀期望。我们将以实施《公务员法》为契机,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,树立起创新务实、善谋发展、廉洁高效、一心为民的政府新形象。

推进管理创新。着眼于促进组团城镇发展,着手城镇管理体制机制研究,促进资源整合。搞活土地使用权流转,深化户籍制度改革,逐步消除城乡政策区别,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。探索土地房屋征迁和社会矛盾疏导新机制,创新方式方法,提高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水平。研究制定鼓励科技创新、节能降耗、资源集约利用、发展循环经济的新政策,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。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,探索吸引民间投资的新渠道,提高利用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。推进教育、文化、卫生等领域的体制改革,不断增强社会事业发展活力。深化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,积极探索国有资产经营新机制,完善专项资金绩效考评制度,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和国有资产经营效益。

改进工作作风。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,大兴狠抓落实之风。把发展目标任务分解到各乡镇和部门,把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落实到分管领导和责任单位,加大政务督查力度,加强工作绩效考核,切实提高政府决策的执行能力。理顺部门职能关系,建立协调配合机制,形成齐抓落实的合力。继续推进机关效能建设,深化审批制度改革,切实提高办事效率。开展政风评议,让人民群众参与政务监督,促进工作作风的转变。

加强廉政建设。加强党纪政纪和法律法规教育,进一步增强纪律观念和法制意识,提高拒腐防变能力。推行行政主要领导不直接分管财务、人事、工程招投标、物资采购的“四不直管”制度,加强对重要环节、重要部位权力行使的监督,进一步规范权力运作。开展预防和治理商业贿赂工作,规范教育、医疗服务等各项收费,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。健全管理制度,堵塞管理漏洞,力戒奢侈浪费,政府带头过紧日子。强化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,坚决查处违法违纪案件,严厉惩处腐败分子。

强化民本意识。时刻关注民生民计,始终把解决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摆在重要位置,不断完善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,每年为群众办好几件实事,切实促进人民生活的改善。根据今年的形势和实际,县政府承诺抓好“十大民生工程”:一是饮用水工程,完成县城自来水新取水点建设,启动中、西部组团城镇供水工程,解决50个村饮用水困难问题。二是乡村畅通工程,继续实施“康庄工程”,改造路基136公里,硬化路面117公里,改善乡村交通条件,提高班车通达率,切实解决农村出行难问题。三是教师安居工程,今年启动200间单身教师廉租房和100套经济适用房建设。四是地质灾害避险工程,全面启动8A类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和群众搬迁,使2250多名群众安全避险。五是农民健康工程,落实12项直接面向农民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,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覆盖面,参保率达75%以上;为参保农民提供两年一次的免费健康体检,今年体检率达55%以上。六是城镇居民满意工程,以开展省级文明县城创建活动为契机,从居民关心的热点问题入手,突出抓好社区路面改造、卫生治理、秩序整顿等工作,改善城镇居民生活环境。七是移民就业工程,加强移民就业技能培训,完成培训2000人次,提高移民二次转移就业能力,帮助移民转移就业。八是平安创建工程,落实治安防范措施,着力抓好平安“五区”建设,确保库区、移民小区、社区、厂区和矿区稳定安宁。九是爱心帮扶工程,多渠道筹措社会救助资金,多形式开展爱心助学、困难群众救助帮扶活动,做到不让一位学生因贫失学,不让一位群众挨饿受冻;从今年秋季入学开始,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杂费。十是文化下乡工程,组织开展送书下乡、送戏下乡、培训下乡等活动,丰富农民文化生活,提高农民文明素质。

各位代表,面对重任,我们深感责任重大;面对未来,我们充满信心。新的一年,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,在中共青田县委的坚强领导下,团结全县人民,负重拼搏,锐意进取,为促进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、继续走在全市前列而努力奋斗!

 

 

 

 

 

[名词解释]

4+1工程”:即 “农村中小学食宿改造工程”、“农村中小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扩面工程”、“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”、“农村中小学爱心营养餐工程”以及 “教师安居工程”。


附件:

( 供稿人: 责任编辑:朱晓微 )    
相关文章 【推荐】 【打印】 【关闭】
· 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(2014年2月25日) ( 2014-03-11 )
· 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( 2012-08-24 )
· 2009年度政府工作报告 ( 2010-04-27 )
· 政府工作报告 ( 2010-04-10 )
· 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( 2008-11-17 )

主办单位:青田县人民政府   承办单位:青田县信息中心
备案序号:浙ICP备08001658号   未经许可 不得转载